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在实践育人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管理学院组织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前往邢台市临城县开展地质旅游实习。在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中,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杨建朝和张启老师带领预备党员张晴和入党积极分子许紫昱、王佳欣等同学走进临城县,切实践行学院“红耀双地·管行致远”党建品牌建设要求,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党建教育活动,将红色精神传承与专业实践深度结合。此次活动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与职业素养,强化了党性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力彰显了党建引领专业实践的显著成效与育人价值。
追忆农村党建历史——参观北高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纪念馆
7月1日,活动首站来到了临城县北高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纪念馆。踏入馆内,一段革命时期一个河北地区普通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教师党员的带领下,认真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述,深入了解临城县北高村第一党支部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仔细观看陈列的珍贵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感受着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的牺牲精神。随后,全体人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更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在北高村第一个党支部发展历史学习中,入党积极分子王佳欣同学表示:“踏入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仿佛能看到革命先辈们为理想信念奋斗的身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党的艰辛历程,每一件陈列品都凝聚着先辈们的热血与汗水。这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以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将党的精神融入日常,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

追逐烽火岁月——临城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旅游管理专业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师党员与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党支部又一同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踏入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全体人员怀着崇敬之情,默哀致敬,深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随后,大家缓步瞻仰烈士墓碑,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在烈士陵园缅怀活动中,入党积极分子许紫昱同学表示:“踏入烈士陵园的肃穆氛围中,默哀时的寂静让我真切触摸到先烈用生命铸就的和平重量。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墓碑上斑驳的名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无数个为信仰献身的鲜活生命。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深刻意识到,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铭记历史,更要将先烈精神融入专业实践,以文旅载体讲好革命故事,让初心在奋进中焕发时代光芒。”
党建引领产教融合——聆听旅游管理专业行业导师胡博总经理讲旅游企业党建与管理融合
旅游管理专业老师与同学们来到了著名的崆山白云洞。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建引领下产教融合研讨活动”。崆山白云洞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优质案例。 研讨会上,河北地质大学行业导师、锦临旅游开发集团党支部副书记胡博围绕景区党建与旅游日常管理工作相融合这一主题,为学生开展了一堂生动的企业党建课程,提高了学生对旅游景区企业开展党建重要性的认知和未来走向旅游工作岗位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发言,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探讨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家一致认为,党建引领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将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参与崆山白云洞党建引领产教融合研讨会后,预备党员张晴同学表示:“党建与旅游融合,是给风景注入灵魂,让游客触摸信仰温度 。作为预备党员,在独特喀斯特地貌间,看到党建如何赋能旅游管理,明白红色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根”与“魂”。这不仅是专业实践,更是精神洗礼——未来我要把红色传承融入旅游专业,让党建引领为文旅发展添动力,让游客在赏景中悟初心,让红色基因借旅游“活”起来、传下去。

深入老百姓生产生活第一线——针对农家乐从业者进行问卷访谈
7月4日,旅游管理专业全体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前往地质公园周边农村开展农家乐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农家乐从业者的经营状况,了解旅游业对当地农村村民收入、就业、技术提升等的带动作用。在访谈中发现农家乐从业者面临的经营困境、目前政府对他们的帮扶政策以及他们期望政策的提升空间。同学们在调研中深刻感受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徐政国同学表示:“国家为乡村发展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给予普通老百姓各项政策鼓励其发展致富,很多农村党员身先士卒,带领老百姓办农家乐。我要向他们学习,积极向党员靠拢,争取尽早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更是一次将党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有益尝试。学生们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增强了党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也将党建理论知识与旅游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拓宽了专业视野,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